让科研更有温度,让公益更有深度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正式成立

  • 创建于 2022-04-18
  • 53159

 

4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成立仪式暨交流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举行。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国科大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董军社,国科大校长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黄辉教授及首届俱乐部成员等共同出席仪式。国科大基金会秘书长赵硕主持仪式。

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是以“让科研更有温度,让公益更有深度”为宗旨,由政治立场坚定、学术能力过硬、热心公益事业、富有奉献精神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校公益社团。首届成员有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郝郑平教授,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肖俊教授,密码学院副院长、数学科学学院申立勇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周光辉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张三国教授、赵彤副教授,工程科学学院姜卉教授、李骥教授、余永亮教授,化学科学学院张占军教授,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王晓东教授、屈小中教授、史钦钦副教授,光电学院史祎诗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张阳教授钱智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郝彦宾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齐洪钢教授、徐俊刚教授,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叶齐祥教授,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闫宇星教授,国科大科研处副处长刘彦、人力资源部人才主管张玉秀,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陈聪,国科大教育基金会资源拓展主管赵青、马克等26位教师。其中,肖俊、申立勇任执行顾问,史祎诗任主任,刘彦、张玉秀任副主任,陈聪、赵青、马克任主任助理。

 

 

董军社致辞

 

董军社对公益科学家俱乐部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详细介绍了国科大基金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指出,公益科学家俱乐部的成立是基金会落实科教融合、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助力公益事业进步的全新尝试。俱乐部将会聚焦社会问题,探索科技时代的公益新形态,依托基金会的公益平台,利用俱乐部成员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学术沙龙、社会服务、公益科普、资源拓展等形式,积极筹措社会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打造集科技智库、学术高地、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公益平台,助力国科大公益事业快速发展。他希望,成员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同时,借助基金会这一公益平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基金会共同成长,实现个人价值。

 

赵硕发言

 

赵硕介绍了俱乐部的发起宗旨以及日常管理模式。他谈到,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是由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发起、由热爱公益事业的教职工组成的公益社团。俱乐部将持续完善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分工,以各学科分会为抓手,从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整合优质智力资源。目前,共有21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俱乐部,为俱乐部做大做优提供了有力支持。基金会诚挚盼望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加入俱乐部的各项活动,共同为科教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肖俊发言

 

申立勇发言

 

史祎诗发言

 

肖俊谈到,俱乐部的成立是进一步促进国科大在社会服务、公益科普等方面的工作,也是响应习近平主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号召的重要举措。它将为学术交流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为社会服务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公益科普增添新的力量,为资源拓展提供更多机会,也将使得国科大各学院、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普和公益事业更加系统化。

申立勇认为,国科大基金会的重要性体现在资源吸纳和分配这样一个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随着公益科学家俱乐部的成立,科学家可以发挥科研以外的力量,成为基金会执行或者贯穿、辅助的角色,从而实现自身的公益理想。此外,俱乐部也是彰显校园文化,凸显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实践。

史祎诗谈到,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应该承担起内联、外联的双重功能。对内连接国科大和中科院研究所的优秀人才,对外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他希望,在科学家们的通力合作下,俱乐部能在引资,促进教育、医疗、学术与产业对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成立仪式暨交流会现场

 

在交流座谈环节中,来自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数学、化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经济与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俱乐部成员踊跃发言。大家分别从将自身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建立成果推广平台、达到资金募集或转移转化的目的,在双减背景下,借助公益科普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以及鼓励、资助国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探讨,交流了俱乐部在未来业务实践中的思路和想法。

 

董军社和黄辉为公益科学家俱乐部成员颁发证书

 

首届公益科学家俱乐部合影